109学年度暑假国内外志工补助成果报告书(企管系陈○祥)

  • 2020-11-19
  • 林韡萍
一. 活动缘起
        IC 部落社创始之初会到部落或偏乡教导小学生操作电脑等资讯设备,以减少因地理空间阻隔而产生的数码落差;同时配合网络平台,使队员得以在营队结束后与孩子们保持联络,以达到永续陪伴的服务精神。社团名称中的 IC,即为呼应数码人文团队中「数码」之意义;每一年的寒暑假,我们将深入部落或偏乡国小,以永续陪伴为出发点,策划一系列的营队活动,期许小朋友能有所收获。 
  本次出队地点在苗栗县泰安乡汶水国小,汶水国小位于紧邻汶水溪的圆墩部落。原称达比拉斯(Tabilas)的圆墩是一个泰雅族部落,日据时期称为汶水,国民政府來台后与因为与狮潭乡汶水同名,改称圆墩。圆墩部落的祖先原居住于大安溪流域上游,约在一百多年前迁址南庄乡附近的Tsubus,1870年左右移动到洗水山西北山腹,建立达比拉斯社。日据时期因为受到日军侵袭,迁至汶水驻在所附近,于汶水溪边台地建立新部落,新的部落也名为达比拉斯,也就是现在的圆墩。

二. 活动执行内容
       这次我们营队的主旨为「寓教于乐」,我们期望在带给孩子们欢乐回忆的同时,也能够带给他们一些新知,例如:科学教案、知识型教案皆是搭配游戏来进行,可让小孩更加参与其中。此外,我们希望教导给他们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课程有「分站教育」可让小朋友体验不同的角色,从孕妇体验、身心障碍体验到盲人体验等活动,让孩子知道如何尊重、体谅他人。而部落寻根之旅是这次营队的核心教案,我们会访问耆老部落的传说及故事并让孩子纪录并绘画在海报上,且在最后一天的成果发表上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帮助他们了解认同并自身文化。

三. 预期效益评估
        我们将小孩分为三个大队并发下学习单,分别到当地的工作坊、教堂、部落内进行此活动,由部落耆老向孩子说明部落的历史以及传说故事。过程当中小孩秩序虽有时混乱,但大致上都有认真听耆老的说明,队辅们和小孩都在这项活动当中对于泰雅族的文化和家族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然而,本次营队的年龄涵盖范围过大,包含了一到五年级,因此有些低年级的小孩会无法理解耆老在说什么,也有小孩就算懂了,也因为不会写字而无法记录下来。此外,有些传说故事孩子们平常就听过很多次了,甚至已经比耆老还要熟悉。因此,我们在经过检讨后,认为在这项活动当中,应该先让比较了解故事的高年级生去和耆老讨论进行方式以及设计问题,再透过高年级的学生讲述给低年级听,如此一来,高年级也能在讲述的过程中复习自身文化,相信此方式更能达到这项活动的目标。

四. 省思
1. 社课省思
        有些人表示,对于社团的运作模式没有深入了解,导致在准备教案时遇上困难,未来在第一堂社课时,要详细介绍社团,并发下课程大纲,让大家都能清楚了解本社团是如何运作的。此外,每位队辅并不是确实知道每个教案的意义,就算我们社课中有讲解教案的课程,还是有这种情况出现,因此我们往后希望透过讨论的方式来决定教案类型,而非由总副召来定义教案的样子,如此一来,就能赋予教案更多的意义。最后,这学期新增的情境剧课程大获好评,多数人都从中学习到不少应对小孩的经验,未来也会将这个课程延续下去并持续改善。
2. 营队省思
        事前的细流、分工可以更仔细,避免大家群龙无首的情况发生。像是刚进入校园的大扫除,我们采用临时指派的方式,造成有些人是閒置的,无法最有效率地完成扫地工作;结束校前的大扫除,因为有事先分配工作就增加效率许多。
        设计游戏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位小孩,如果无法所有小孩同时参与,就要思考閒置的小孩可以做甚么。另外,除了队辅都应该事先知道教案内容以外,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也要以小孩的角度为出发点,预留充分的缓冲时间,也应该避免过于复杂的情节或是规则。讲解规则的时候除了口头、以海报说明以外,也可以因应教案的不同,辅以队辅实际示范的方式说明。最后,每天晚上的检讨应该更注意轻重缓急,优先讨论营队、活动整体的问题,再来才是小孩的个案讨论。在讨论个案的时候要避免沦为情绪性的单纯抱怨,或是单纯的在聊天、说笑。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