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度暑假國內外志工補助成果報告書(企管二張○渝)

泰北美斯樂文史計畫-探訪期
企管105305020張寬渝
1.活動源起

(1)計畫緣起

泰北美斯樂是國共內戰後,由一群從中國雲南、緬甸輾轉遷移到此的軍民所建立而成,從早期協助罌粟運送到後期轉植茶及咖啡等經濟作物,並逐漸發展起觀光產業,開辦茶節等活動,而當地也一直持續進行著華文教育的課輔課程。

但人口老化、青壯年外出就業求學,卻成了當地近幾年的社會縮影,在柏楊異域和送炭到泰北後,當地的觀光及教育是現代美斯樂更該被關注的議題。

2016國立政治大學國際志工社設立泰北服務隊關注當地華文教育並進行口述歷史、紀錄片計畫,2017《樂。斯屬》團隊成立,希望以社區關懷、觀光發展、社區再造為主軸,以社會企業為目標,長期並深入的了解並改善泰北美斯樂甚至是泰北一地的社會環境發展。
 

(2)計畫目的

美斯樂文史計畫希望藉由深入的社區探訪了解當地社會現況與發展困境,並建立更完善的觀光場域並以此回饋當地,提供教育和福利資源。


(3)計畫地點

泰國北部清萊府美斯樂鄉


(4)計畫對象

當地居民及泰國本地觀光客、外國背包客




2.本期規劃

  本期計畫將以探訪當地觀光與教育問題為主軸,並與義民文史館管理委員會、當地政府單位、當地觀光發展協會共同討論義民文史館再造一事,回台後將進行群眾募資,並與中小企業進行合作,以實踐此計畫。

  探訪期除對義民文史館改造一事在當地進行討論,更將針對觀光和教育兩項議題對當地主要觀光業者、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進行訪談,以下將進行說明。
 

(1)觀光發展的再了解

美斯樂當地經由泰國政府與台灣協助,從原本的罌粟種植,改種茶、咖啡、水果等作物,當地也開始蓋起民宿,以茶園觀光成為泰國國民和背包客避暑勝地,更以有機茶聞名,但當地觀光季節限縮在每年11月到1月,且年輕人多外出就業求學,觀光業發展也面臨考驗。期望藉由探訪當地民宿、茶行、茶廠等,對當地就業結構有更多元的認識,了解當地人對當地觀光產業發展地的看法。
 

(2)華文教育的認知

至從段希文將軍於美斯樂建立起興華中學後,當地華文教育的香火延續至今,但第三四代的美斯樂人學習華文的價值與意義究竟為何,是華文教育面臨之現況,更是泰北各地華校與各界志工服務單位須反思之問題。將訪問當地校方、學生家長和學生三方,重新探討當地華文教育議題。




3.活動內容

以下將針對三項主要活動主軸進行說明:
 

(1)觀光訪調

  此次在活動時間內針對當地茶商進行調查訪談,但由於暑假為當地觀光淡季,許多店家並未營業或老闆到其他地方去了,又發現有少數2.3家茶行為少數民族(阿卡)所經營,故由於語言因素,無法進行訪談。

  但本次計畫仍成功訪談近10家的當地茶店,歸類後發現,當地茶店大多擁有自己的茶園,且多會請少數民族或緬甸工人協助耕作、採收,但在加工部分,只有少數規模較大的茶行擁有加工茶廠,許多店家則會將自家茶葉送至這些茶廠進行加工,但包裝卻又多由各茶行自行進行,而茶行除了銷售當地茶葉,部分店家也同時銷售來自中國的茶葉,而幾乎所有茶行都有販售水果乾,這些水果乾也都來自於美斯樂當地的果園,並統一由當地工廠製作,當然,也有少部分規模較大的茶行是獨立加工製作水果乾的。茶以外,部分店家也銷售咖啡和水果酒,亦為當地自產,但比例則沒有茶葉高。

  訪談後發現,當地雖大小茶行林立,當地人卻多表示彼此之間並非競爭關係,而是共同為美斯樂發展盡心盡力,他們認為觀光客消費時,都是為美斯樂賺錢,而不只是為了自己賺錢,是一個難見的共榮心態。


(2)教育探查

  此部分原先預計對當地教師、學生、家長等進行訪問,但由於營期時間有限,未能完全實踐,而這次在教育部分,團隊多在華興小學,協助台北101公司和其夥伴的資訊服務團進行師長以及學生的電腦教學。

  華興小學為美斯樂當地三所華校的其中一所,也是當中資源最為缺乏的一所學校,目前除了校方定期來自新加坡和加拿大兩位師傅的資助及各界善款,還有政大國際志工社泰北隊至2016年起一年兩度的華語肆樂營,本次更由本團隊與台北101合作,帶入不同以往的資訊課程,期望小朋友能透過電腦學習來連結外部,也認識更多元的學習工具。 

  合作中,由101團隊進行電腦教學,包含了Google使用、表單製作、簡易繪圖軟體等,而樂斯屬團隊則負責與校方的聯繫、攝影還有課程協助,除了看見小朋友在學習上的熱忱以及驚人能力外,更特別的是此項經驗的多元以及跨領域,是三方難得的學習經驗。

 

(3)義民文史館改造

  此次在各個居民的牽線之下,得以認識義民文史館曾館長,在兩天的訪談和討論後館長也答應讓我們能有後續的改造行動,內容歸結如下:

- 文史館的網站架設:協助義民文史館建立網站,內容包含泰北歷史和文物等

- 文史館介紹影片:協助製作文史館介紹影片,讓遊客等能更簡單的了解泰北

- 文史資料整理:包含口述歷史製作和老照片翻拍整理

- 文史館內部陳列改造:改善文史館內部動線、增強場館與遊客的互動

- 小導覽員培訓:與當地三所華校進行合作,培養當地學生進行場館解說



4.活動心得

企管二 張寬渝

  大學生活也過了四分之一,雖然大一這一年,沒有發生什麼大事,看似安安穩穩的過了,但心裡總覺得跟最初的期望有些落差,不同於那個剛進大學充滿熱血的新鮮人,漸漸地對許多事情沒有了熱忱,甚至依然找不到自己的目標,好似渾渾噩噩地過完了這一年新鮮人的生活,雖然成績是安安穩穩的過了,但心裡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好想做些以前沒做過的事,希望能從中發現點什麼,希望能從中多認識自己一點。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一想到要到泰國生活兩個禮拜,內心就特別興奮。雖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不過對我來說,這真的是一個很不一樣的機會。一開始被問到要不要加入時,內心雖曾經懷疑過自己的能力,一直擔心自己會不會無法勝任這個工作,自己會不會做得不夠好,畢竟自己本身是學商科,不像其他隊員所學,對於議題的敏感度較高,自己平常難道不就是個算算會計,偶爾關心經濟的人嗎?真的有辦法對那片土地有所幫助嗎?其實心裡是相當害怕拖累這個團隊的。

 

  這次的主要任務是做茶行訪調,在拜訪茶行的過程中,叔叔阿姨他們都對我們非常的友善,發自內心的跟我們講故事,真心地想跟我們想交朋友,那種眼神交流的溫度,是我在台灣不曾體會到的,也許你會問我,大老遠地自費去融入影響別人的生活,究竟對你有甚麼好處?但我想服務學習的過程,似乎無法用金錢衡量,在美斯樂,我深深的體會到什麼是跨越利益的人情交流,在我們訪調拜訪時,他們並不會因為我們是學生,可能不會買茶葉而對我們冷淡,而是真心推薦給我們他們自家的產品,真心地與我們談論美斯樂的故事。或許在台灣,我們因為生活步調緊湊而快速,很少有機會坐下來真正感受人群的溫度,此次在美斯樂的服務學習,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單純的服務學習,更是增加生命的質量,內心的成長。

 

  以前我從未想過,「服務」這件事的意義,對我來說,服務不過是甄試時加分的工具,或是強迫修習的學分罷了,經過在美斯樂生活的這十天,服務學習對我來說不在只是學習如何服務他人,更是透過服務來進行自我學習。當一個志工去幫助別人,而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引發其背後深層的情感和思維才是我們對於服務學習真正的定義。這種學習並不是像物理數學,這類知識性的學習,它並不會印在教科書上,一條一條地告訴你這個單元可以學到什麼,服務學習能學到什麼,這是必須自己去發現的,自己去尋找的,我們無法條列出服務學習能學到什麼,更多的時候是內化為內在的一部分,雖然這樣講很抽象,但確實是要自己去體會的。

 

  而服務學習更會引導我們走出系所、走出校園,跳離教科書的框架,能認知到各個不同層面的社會議題,接觸到各個不同的族群。但如果我們只是為了履歷、甄試,或是學分,一昧地讓自己的腳踏入這些議題和族群中,只是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考量他們的需求的話,我想這就只是停留於「經驗」,不過是讓自己在經驗上多添了一筆社會認識與理解而已。因此光是用腳去經驗還不夠,讓自己的「心」向著這些人而打開,讓自己的「心」因為這些經驗而有所攪動與成長,深刻地去體驗這些族群的存在處境,以及種種議題的背後所蘊含的倫理向度,才是最重要的。

 

  當我們是用心的體驗來進行服務學習時,所關注的問題就不會只是「他們需要什麼幫助?」而是「我要用怎樣的姿態來做這些事?」。如果只是想著「他人需要什麼?」這個問題上,表示我們自己其實對於需求是不虞匱乏的。如此一來,我們就很難改變這種對人性先入為主的預想,也很容易讓自己陷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給予一種施捨式的同情。在美斯樂的這十天,一開始我也只是看到了孩子們與這片土地的需求, 並沒有去思考所謂服務的姿態,但當我看到了101與孩子們的課程互動時,我總覺得好像哪裡不對勁,好像缺少了點什麼,他們與孩子們互動的課程中,就有點像是先前曾說過的,缺少了一些用「心」,彷彿只是按照課程操課罷了,有種高高在上的姿態。這才使我開始體認到,原來服務,不應只是看見需求,更要去思考提供服務的形式與姿態,畢竟我們對於這片土地、這群人們,都是不屬於這片土地的外來影響,如何用最小的打擾達成最大的奉獻,是我們在從事服務時都應該注意的。服務學習不只是向外的提供幫助,更是向內的自我成長與改變;不只是對他人的給予,更是要對自身的捨去,捨棄掉自己原先的盲見或偏見,更要剝奪掉自己原先不切實際的期望與想像,剝奪掉自己一直以來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預設,當然這些都是要在服務學習過後才能體會的滋味,因為若沒有經歷過,我們根本不會知道,什麼是原來自己的錯誤認知。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