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學年度寒假國內外志工補助成果報告書(法律系沈○翔)

  • 2021-03-16
  • 嚴怡詠
一. 活動緣起
現今的部落服務中,多半以一日的城鄉交流、或寒暑假的服務營隊為主,並未能夠真正提供部落永續的關懷及陪伴;在活動結束後,團隊的離開可能會帶給部落更大的失落感;即使定點服務,也多因「馬路」的距離過於遙遠,無法時常踏入部落,而多採取一年一次的活動。
因此,IC部落社希望藉由數位的「網路」克服「馬路」的距離,進行對部落長期的經營與陪伴,並經由不斷的反思與改進,真正達到永續的關懷與陪伴。我們在每年寒假與「中華數位人文關懷協會」合作,利用「部落國小、都市國小、大學隊輔」三方協辦營隊,讓小學生親自體會不同的文化,並期許能透過中化數位人文關懷協會所架設的數位平台讓孩子們建立起穩固的學伴關係。今年寒假,我們與台北市文山區萬興國小及南投縣仁愛鄉仁愛國小合作,在仁愛國小舉辦南投縣仁愛國小-賽德克族文化學習營,持續實踐IC部落社的宗旨,並讓更多的孩子們可以接觸、學習不同的文化。

二. 活動內容
投縣仁愛國小-賽德克族文化學習營由政大IC部落社與中華數位人文關懷協會合作,將萬興國小及仁愛國小4-6年級小學生配對為學伴,並進行以數位人文提案計畫-彩虹之子與賽德克族文化學習活動為主軸的各種課程。數位人文提案計畫將小朋友區分為六組,讓小朋友訪問部落當地具有較高成就的賽德克族長輩,並將訪問內容製作為簡報後,於最後一日的成果發表會上台分享訪問內容,訪問對象計有五位,分別為仁愛鄉公所秘書陳國雄先生、仁愛鄉圖書館館長杜彩霞女士、仁愛鄉路加診所許民強醫師、仁愛國小沈慧美校長、仁愛國小教導主任高裕明主任。賽德克族文化學習課程則有賽德克族傳統祈福儀式、巴蘭部落實地探訪、彈弓製作、賽德克族傳統吊墜製作、織布課程、霧社事件講座、賽德克族舞蹈教學、萬興國小學員入住仁愛國小學員家中之家庭日、賽德克族部落運動會、攀登石門山並進行紋面、賽德克族傳統美食製作等課程。本次活動宗旨在於希望小朋友能夠透過實體營隊結束後,不僅能學習到賽德克族族人及文化的精神,並能透過中華數位人文關懷協會所架設之網路平台持續進行互動,達成永續交流的目的。

三. 活動成效
賽德克族文化學習課程的部分,可以看見萬興國小的小朋友在學習過程中的用心及熱忱,隊輔在每天的例行檢討中都有提到小朋友在課程進行過程中,開始瞭解並學習賽德克族文化中的精神,並學到如何尊重不同的文化,也能夠將每天所學到的知識以及內容呈現在繪本上做紀錄;而仁愛國小的小朋友在課程中也因為必須帶著萬興國小的小朋友學習,因而對自己所成長的環境以及原生部落的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巴蘭故事的霧社事件講座結束後,也有小朋友向隊輔分享他們自己對霧社事件的看法。
而在數位人文提案計畫部分,活動設計之初,目的便是在於希望小朋友能藉此機會培養簡報製作的能力,並訓練上台分享的勇氣。小朋友在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會中,都能夠有組織地將訪談內容製作成簡報,並上台分享與部落長輩訪談的內容,因此本計畫有確實的執行,隊輔也普遍認為此部分活動的執行成效極佳。


四. 心得反思
本次的活動是我第五次出隊,第二次擔任同樣營隊的總召。其實在這麼多次的出隊過程中,心態上已經從「我能夠與小朋友一起創造什麼樣的回憶」轉變為「我該怎麼用最好的方式讓小朋友及隊輔一起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回憶」。而某種程度上,讓隊輔、小朋友可以玩得開心並創造回憶這件事其實是與營隊進行的順暢度會有所衝突的,所以我其實一直非常擔心我在管理秩序方面的嚴格,會讓大家對營隊以及社團留下不好的印象。幸好,隊輔們以及小朋友都能理解我為甚麼有時候會變得很兇。
而在小朋友的部分,看見他們認真的在聽講、學習不同的文化時,我心裡其實非常感動,因為在這麼多次的營隊經驗中,其實小朋友在營隊進行過程中基本上是處於玩瘋了的狀態,能夠專心聽講並且提問的小朋友我確實是第一次遇到。在佩服以及感動之外,萬興的小朋友與仁愛的小朋友的成熟,卻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會不會讓這個世代的孩子們背負了太多他們不需要去注意以及思考的事,因為當年在他們這個年紀的我,只需要玩的快樂就好,並不需要、也不會有人要求我去面對這些對小學生而言似乎真的有些吃力的事情。
最後,我想感謝所有在籌備營隊過程中給過我幫助的人們,以及願意再給我一次機會帶隊的老師。有你們的支持跟鼓勵,這次的營隊才能進行得如此順利。
希望,大家都能在彩虹的祝福下,不斷奔跑,勇敢奔向自己的未來。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