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oung】2015 暑期史瓦濟蘭王國服務隊-成果報告 ( 企管二 陳○涵)

  • 2015-11-04
  • 林韡萍
 
一、介紹
       這次我與北醫海外服務隊一起前往史瓦濟蘭一個月,除了幫忙台灣自己的醫療團外,也到了其他地方參觀。我們除了醫療上的協助,也準備了相當多的教案。針對成人,我們有衛教的專案,內容涵蓋寄生蟲以及當地的兩大疾病-愛滋病以及肺結核防治;針對孩童方面,我們準備了科學專案以及教育文化專案,科學專案有水火箭及泥火山的製作,透過實作過程了解科學原理。除此之外,我們結合世界地圖以及大富翁,讓孩童從遊戲中認識世界觀。
 
                                                  
二、當地行程說明
         因為是跟著醫療團一起去史瓦濟蘭,參觀的地方幾乎都是醫療院所,我們除了參訪之外,還去了很多孤兒院,也幫忙了幾場義診。我們第一個禮拜在史京醫院,為當地公立醫院,也是台灣醫療團駐點的所在。我們當天早上參訪完骨科病房後,下午便前往兒童病房以及其附設孤兒院,與病人交流。交流完後,我們進行了衛教,有洗手、寄生蟲、愛滋以及肺結核方面。過了幾天後,我們到了The Luke Commission幫忙義診,目前是史瓦濟蘭相當有規模的基督教行動診所。 到了義診的地方,我們首先幫忙卸下所有的器具,以及佈置場地。之後,我們參觀了每一間充當病房的教室,例如報到處、藥局、愛滋諮詢處、男童手術室等。 早上參訪完後,下午主要的工作是發放鞋子,在開始之前就聚集了相當多人,也有一部分社區的居民在排隊。有些小孩拿到新鞋子後,甚至會捨不得穿上,小心翼翼的抱著鞋子,不甘淋濕。而第一個參訪的孤兒院是Emmanuel Khayalethu Orphanage,EMK是位在Mbabane一個由史瓦濟蘭人Sonia獨自經營的孤兒院。主要的經費來源除了捐款之外,院童也會藉由唱歌表演,賺取表演費。目前的孩童約莫有五十個人,全部都得仰賴Sonia跟保姆,是很大的開銷,所以時常面臨經費不足的問題。我們幫EMK建了火箭爐, 火箭爐的目的是為了可以讓他們更有效率的煮食物。之後的時間都在跟小朋友相處,我們一起到了門外的遊樂場,和孩子們玩成了一片,最後以衛教作為結束。第二個禮拜我們去了由台灣佛教組織所辦的Amitofo Care Centre,孩童生活有一部分是接觸佛學,教育方式與史瓦濟蘭當地相當不同,是傳統的儒家教育。第一天就為孩童舉行義診,項目有身高體重以及問診、發藥。 之後在ACC的幾天,幾乎都在跟小孩相處,陸續進行了童玩,例如毽子以及日月杯等,還有一些科學實驗,例如水火箭以及泥火山,孩童們都很認真的觀察以及操作。教育的方面,我們進行了大富翁專案, 介紹世界觀以及台灣習俗,之後再與其連結,進行大富翁。而除了在ACC院區活動之外,還有兩天是到外面的NCP(Neighborhood Care Point)進行物資發放以及火箭爐製作,這些NCP都仰賴ACC所發放的物資,而我們這次的拜訪除了醫療包之外,也幫他們蓋了火箭爐。 第三個禮拜我們待在Cheshire Homes,是當地少數的復健診所,裡面的設施跟台灣的復健診所差不多,而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因為中風或是意外來復健的。我們主要陪伴成人或是孩童病人,因為復健的過程相當辛苦,所以若能有人陪他們完成復健,對他們而言會有所助益。我們還參與了他們的美術課,陪同病人一起完成拓印,以用來製作成明信片販賣。最後一個禮拜,我們跟著Children's Cup一起出外義診。Childrens Cup目前在史瓦濟蘭有十九個駐點他們固定每兩個禮拜會去義診。服務的對象都是小孩,而Children’s Cup在當地會鑽水井、蓋教會以及廚房,讓孩童可以受教育以及可以補充營養。 我們跟著志工一起到北邊的兩個駐點,幫小孩進行義診,項目有基本的身高體重以及問診,兩場的孩童數量都不多,時間都在中午,因為這樣孩童可以同時吃午餐。除了跟著志工幫忙外,其他的時間都在跟小朋友互動。最後,我們跟著台灣的醫療團,進行行程中的最後一個義診。台灣醫療團在當地每年會有三至四次的義診,尤其在寒暑假。項目從報到開始,接下來是量身高體重、體溫、血糖血壓,之後就是問診以及拿藥。我們除了幫忙量測數據之外,也必須維持動線以及引導,在這裏會有很多媽媽一次帶著四、五個小孩,或是年紀相當大且聽不太懂英文的老人,更有一些人長途跋涉而來。許多人看到體重計會感到困惑,尤其是有些小孩一站上去就哭了,可想而知這裡醫療資源的匱乏。而拿完藥後,會進行傷口處理等的衛教,之後會發放醫療包。

 
三、心得
           在參訪過這些組織後,會發現這些組織大多都已經深耕史瓦濟蘭,營運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雖然每個方法差異都甚大,卻都共同邁向同一個目標-希望史瓦濟蘭變得更好。不論是何種信仰,對於這裡的孤兒來說,都是一個生存的機會,就像在ACC,有些孩童會說自己是基督徒,但是因為生活環境,還是必須要學佛念經。 雖然有些孤兒院有很不錯的環境,但是生活在那裡的孤兒,大部分都面臨了死亡的威脅以及家庭的拋棄。很多時候與孤兒們相處,看到他們開懷的玩樂,只要能夠吃飽穿暖,就是很大的幸福,反觀自己生活環境的富饒,卻總是忘了知足。這一次的行程,最難能可貴的,除了親身體會到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以及文化,更重要的是在相處的過成激盪下,對於自身所造成的影響。最後,旅程的一開始,我就一直想著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我們之間生活的差異,而為什麼我們是幫助的提供者,他們是接受者。或許這些問題不會有答案,但透過這趟旅行,我很慶幸自己想過了這些問題。